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13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77篇
经济学   77篇
综合类   20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50篇
农业经济   77篇
经济概况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出生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出生缺陷仅仅靠单纯的生物医学研究还不够,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是有效探讨出生缺陷病因和预防的唯一出路。利用北京大学人口环境健康组调查数据,分类了能够在地理空间上归属的出生缺陷风险因素,将这些因素存在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不适宜的风险因子与出生缺陷统计因果之间的研究。探讨了空间分析技术在出生缺陷的地理风险因子研究的一般步骤与关键技术,为出生缺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2.
地理邻近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孝斌  李福刚 《经济地理》2007,27(4):543-546,552
由于隐性知识需要直接交流的特性与创新的背景依赖,邻近性在创新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知识流动和集体学习的视角,探讨了地理邻近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机理。地理邻近是"距离产生美",太多或太少的地理邻近都不利于集体学习和区域创新,地理邻近与其它类型的邻近之间相互促进,并可以相互替代。最后给出了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3.
制造业产业聚集与纵向分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婧  丁盈 《技术经济》2007,26(4):37-43
探讨中国的制造业地理集中程度与纵向分离程度的关系。利用整理所得的产业区域资料,发现产业集聚中心的纵向分离程度,比产业集聚中心外的区域的纵向分离程度要高;而比较地理集中的产业,其产业聚集中心内外纵向分工程度的差异水平,高于整体制造业与地理不集中产业的差异水平。同时也发现,当产业地理集中度随着邻近同产业、相关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而提高时,纵向分离程度也会随着提高。实证的结果进一步论证了,产业的地理集中,可以降低厂商在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进而提高交易效率与产业纵向分离程度。  相似文献   
44.
区域发展中地理势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勤业  吴绍洪  陆大道 《经济地理》2003,23(4):441-444,456
从区域发展的各个主要相关要素,初步探讨区域发展的地理势能。把地理区域作为一个系统,当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在地理位置、区际差异、区域结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所显示出发展的综合优势即是该区域在这一系统中的地理势能。这种地理势能的大小受自然环境基础的深刻影响,并可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转化。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对比优势的态势为地理位置势能。地理位置和区位在自然条件上的势能促使其获得政策上的势能,并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形成。地域间环境条件、生态功能、产业优势的潜在影响力为地理区际势能,如各种环境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合理匹配的所谓地理地带性规律,决定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区际的差异还体现在区域发展的历史过程上,历史悠久的区域往往具有较高的地理区际势能。区域自然环境结构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影响力为区域结构势能。环境质量势能是环境质量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态势。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大大减弱了区域环境质量势能。地理势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势能转化的动力来源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  相似文献   
45.
从我国各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出发,重点剖析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与结构特点,并以浙江的地理信息产业为例,运用产业链全景分析方法,分析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对产业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6.
文章阐述了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地图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的作用与差别。针对我国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同时建立与维护空间数据库与地图数据库的必要性。指出了随着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库最终将取代地图数据库,同时提供多比例尺地图服务及各种时空尺度的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47.
基于ESDA-GWR的粮食单产及其驱动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耕地面积扩展有限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31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借助ESDA和GWR模型,结合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其经济发展类型,揭示我国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999—2008年,中西部地区粮食单产的增产对全国粮食产量的贡献越来越显著,75%的粮食单产增长潜力较大的区域集中在中西部;粮食单产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各省域粮食生产重心发生移动,由传统的"东部为主"逐渐"北上西进",向中西部地区欠发达省份集中;不同区域粮食单产的驱动因素呈现为一种非均衡联动的局域性特征,化肥施用量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在两个时间断面中差异最大,1999年回归系数全为正值,而在2006—2008年出现负值,这表明部分地区化肥对粮食单产的边际效应已经达到递减阶段。因此,应结合我国不同区域当前粮食单产的现状和驱动因子的效应机理,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8.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系统的网络传播统计数据为依据,统计分析了我国4家主要旅游学术期刊(《旅游学刊》、《旅游科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旅游论坛》)的网络传播趋势、读者地域分布、文献海外访问量分区段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学术期刊的办刊时间长短与网络传播有比较强的联系;2)受CNKI的影响范围和发文文种限制,我国旅游学术期刊地域影响主要集中在亚洲华人集中的地区,3)省市区读者分布情况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教育发展水平有很强的关系;4)我国旅游学术期刊的海外访问情况都不是很理想。综合以上4点.说明我国这4家我国旅游学术期刊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9.
Recently, the attention given to the importance of tourism in economic growth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However, research in this area mainly refers to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to the national level.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Spanish and Italian regions.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tourism are analysed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criteria are considered. Dynamic panel data techniques are appli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tourism have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role for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Spain and Italy, although the pattern of these effects differ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region.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0.
ABSTRACT

To understand how knowledge is created and exchanged, it is necessary to unwrap the role played by the physical and virtual spaces. The extant research offers interesting findings when it comes to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regional,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novation and firms’ abilities to link up to global knowledge sources. A focus on the role of informal and low-cost mechanisms, both regional and global, has extend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role in knowledge formation. However, the physical space has dominated this literature to the detriment of the virtual space. The inclusion of the virtual space, both as an interaction space and as a different and complementary dimension, makes it possible to gain new insights into knowledge formation in a digitalizing world. Based 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mall- and medium-sized software companies in two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Norway and Swede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use of physical and virtual spac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se spaces interact and mutually influence each other. The world is not ‘flattening’ due to ongoing digitalization; moreover, 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still important places in which these spaces are optimized and unif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